你的位置:顺盈注册 > 业务范围 > 经常上火,还脾胃虚寒?一个奇效良方,可清上温下,专治上热下寒

经常上火,还脾胃虚寒?一个奇效良方,可清上温下,专治上热下寒

发布日期:2024-06-24 16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这是「神希园」的第 535 期 原创

作者 l 周浅

图片

来源 l 神希园(ID:shenxiyuan999)

在日常生活中,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体会过“上火”的体验,尤其是在夏热秋燥之际,亦或是学习、工作忙压力较大、长期熬夜、摄入辛辣刺激性食品后,上火的感觉往往会格外明显,不过,虽然我们都能明白这种感觉,但若是要说清楚它的医学原理,或就有些“困难”了。

其实,“上火”是中医体系中的一个专用名词。“火”主要是指身体出现的一些热性症状,而上火则意味着体内阴阳失去平衡后,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内热症。中医认为,上火就如同感冒病症一般,有着虚实之分,可具体究竟该如何辨别呢?一般情况下,人体内阴液若是处于正常状态,但阳气却表现得过于亢盛,那么此时所引发的上火症状就是实火,反之,则为虚火。

图片

实火的症状通常会起病较急,但病程较短,来得快走得也快,而虚火则是起病较为缓慢,但病程很长,常常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缓解。在针对实火进行治疗时,一般是以清热泻火为主,而对于虚火,则是以滋阴降火为主,由于这两者的治疗方式并不相同,因此,在治疗前往往还需要提前辨别自身病症。

而现如今,人们出现上火症状的诱因往往比较复杂,其中最典型的,就是寒热错杂,即主要表现为上热下寒,上热的症状主要为溃疡、牙痛、失眠、口臭等,而下寒则重点突出于腿脚的寒冷,甚至会有便溏、白带清稀等表现,对于这类病症,很多人常常会自行选用一些清热药来缓解上焦,但降火药大多偏于寒凉,很容易对自身脾胃造成一定损伤,而温热药的使用,又有可能会加重自身的热邪。

图片

那么,“上寒下热”表现的诱因究竟是什么呢?其实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上半身活动太多,而下半身活动太少,比如眼睛会经常看手机、看电视,大脑要不断进行思考,就连嘴巴也要不停地吃东西,而下半身却总是保持着同一姿势,几乎很少运动,如此一来,就会导致下焦的寒邪加重,阳气难以升发;另外,人们长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,比如贪凉喜冷,就很容易损伤脾胃,进而引起湿热,导致中焦拥堵。

因此,在针对此病症进行治疗时,既需要清泄热火,同时也需要温里散寒,而在《伤寒论》里就有一个药方,能很好地实现这一功效,它就是“栀子干姜汤”,此方的组成很简单,仅含两味药材,分别是栀子十四枚、干姜二两,具有清热泻火、温里散寒的作用。

方中的栀子,主要归入心经、肺经以及三焦经,是中医里少有的归入三焦的药材,栀子性寒,具有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的效果,而心肺属于上焦,上焦热邪过重,主要就会体现于心火以及肺火的旺盛,心火过重,就很容易引起失眠烦躁、牙龈肿痛以及口腔溃疡,而肺火过旺则表现为咳嗽、咽喉肿痛,以咳吐黄浓痰为主,同时,肺和大肠互为表里,肺里的热邪若是较重,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便秘的发病几率。而利用栀子,就可以将三焦里的热邪,通过小便从体内排出,而此时,小便颜色也会明显有些偏黄。

图片

另外,干姜这味药材,则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,关于干姜,不少人可能会将其与生姜划等号,但实际上它们是不一样的,干姜属于干燥根茎,生姜却是姜的新鲜根,除此之外,两者在功效上也会存在差异,干姜的温里散寒效果会更好,而生姜则以解表散寒为主。加上姜味辛性热,因此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通脉助阳的作用,通常情况下,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内寒,几乎都能用这味药材来加以缓解,而且还有利于助长脾胃的阳气,让脾胃“干起活来”更有劲。

总得来说,此方剂虽然只有两味药材,但却功效奇特,治病思路清晰,栀子与干姜的搭配,一个清热泻火,一个温里散寒,寒热并用,上下同治,非常适用于寒热错杂的患者,但大家要注意的是,若只是单纯地阳气不足,那么则不建议使用此方剂,另外,在感冒期间有恶寒发热现象的患者,也更应谨慎使用。

温馨提示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。本文仅作知识分享,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,不能代替医疗建议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。如有诊疗需要,请到当地医院就诊。

END

——妙用中医,健康人生,精彩内容,广而告之——↓中医改变生活,好物走进生活↓学中医,有前途

↓关注公众号@神希园  设为星标↓

↓更多交流,请关注视频号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顺盈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